援疑质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援疑质理的简介:
yuán yí zhì lǐ
援:引、提出;质:询问。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质:询问。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 AI解释
词语解释
援疑质理:这个成语出自于北宋教育家、政治家王安石所著的《师说》,原文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其中“援疑质理”一词出现的具体句子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里的“援疑质理”解释为: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详细解释 - 援:引、提。 - 疑:疑问,疑惑。 - 质:询问。 - 理:道理,真理。
整体意思是指遇到疑难问题时,主动提出疑问,并且诚心向人请教以求得解答和理解。这是一种积极学习的态度,强调了在求学过程中应当勇于提问、不耻下问的精神。
造句
- 在小组讨论中,李华总是能够援疑质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 当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多向老师请教,做到援疑质理。
- 小王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经常援疑质理,主动学习。
-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及时援疑质理,不要怕问别人。
-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援疑质理,不断提高自己。
分词解释
援
yuán
1 牵引:攀~。~之以手。2 帮助,救助:支~。~外。~助。~军。~救。增~。孤立无~。3 引用:~用。~引。~据。4 执,持:~笔(拿起笔来写,如“~~而书”)。
疑
yí,nǐ
1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质
zhì
1 本体,本性: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2 朴素,单纯:~朴。~直。3 问明,辨别,责问:~疑。~问。~询。对~。4 抵押或抵押品:人~。5 同“贽”,礼物。
理
lǐ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