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的拼音、解释、组词
百家争鸣的简介:
bǎi jiā zhēng míng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 AI解释
《百家争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各种新旧势力和不同利益集团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在学术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墨子、韩非等诸家学派的思想家,他们提出了不同的治国理念、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以下是《百家争鸣》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 时间背景:主要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
- 核心思想:不同学派的思想家围绕政治、哲学、伦理等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和辩论,促进了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代表性思想流派:
- 儒家:主张仁爱、礼制与秩序,以孔子为代表。
- 道家:强调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 法家:提倡严刑峻法和中央集权,代表人物有韩非等。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人物是墨子。
- 影响: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乃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各种思想自由交流与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当今时代同样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 我们可以从《百家争鸣》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促进当代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
- 不同意见之间的讨论与辩论就像一场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有助于拓宽视野、启发创新思维。
- 作为一名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应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参与到学术界的“百家争鸣”之中。
分词解释
百
bǎi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家
jiā,jia,jie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3 居住:“可以~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8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10 姓。
争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
鸣
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