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亡实的拼音、解释、组词
有名亡实的简介: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同“有名无实”。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有名无实」。见「有名无实」条。
2. 此处所列为「有名无实」之典源,提供参考。 #《国语.晋语八》1>叔向2>见韩宣子3>,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4>,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管子.明法解》。 (2) 叔向:羊舌肸(ㄒ|ˋ),字叔向,春秋时晋国人,生卒年不详。食邑在杨,或称杨肸。羊舌职之次子。学问渊博,善于辞令。晋平公二十二年,曾致书郑子产,反对铸刑书。 (3) 韩宣子:春秋晋国人,生卒年不详。韩献子之子,晋国六卿之一。 (4) 从二三子:跟随诸卿赠送财物。二三子,指晋诸卿。〔参考资料〕 《管子.明法解》明主在上位,则竟内之众尽力以奉其主,百官分职致治,以安国家。乱主则不然,虽有勇力之士,大臣私之,而非以奉其主也;虽有圣智之士,大臣私之,非以治其国也。故属数虽众,不得进也;百官虽具,不得制也。如此者,有人主之名而无其实,故〈明法〉曰:「属数虽众,非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以任国也。」此之谓国无人。
3. 此处所列为「有名无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名」指名声、名义,「实」指实际的情形,名和实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实」,但是如果空有虚名,却没有实际的权力或能力,那就是「有名无实」了。在所引典源《国语.晋语八》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韩宣子。韩宣子是晋国的六卿之一,地位非常显赫,但是他却忧虑自己贫困。听了韩宣子的话之后,叔向却向他道贺。韩宣子觉得很讶异,便问道︰「我有公卿之名,却没有公卿之财,想跟各位公卿赠送财物都没有办法,你为何要恭贺我呢?」表示韩宣子虽然身为公卿,但是却无公卿的财富。在《管子.明法解》也有类似的用法,说明一个英明的君主,能善用人才,百官各司其职,让国家长治久安。但是一个昏庸的君主,虽然有很多的臣子,但都不能各司其职,因此国家无法得到治理。像这样的君主,可说是「有人主之名而无其实」,亦是「有名无实」的意思。后来「有名无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虚有其名而无实际内容。
1. 虚有其名而无实际内容。参见「有名无实」条。《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传》:「并行伪貌,有名亡实。」
词语释义
有名亡实(yǒu míng wáng shí)
- 释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虽然名义上存在或者说是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却没有相应的实际内容或功效。形容徒有虚名而没有实际作用、效果或意义。
- 出处:该成语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有名亡实”。
造句
- 这个公司虽然名声在外,但其实业绩平平,早已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壳。
- 对于某些学术观点,虽然听起来很时髦,但实际上有名亡实,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 在一些地方的旅游业推广中,为了吸引游客,往往过度夸大宣传,导致景区实际上有名亡实。
- 他虽然是公司的总经理,但公司经营不善,真正掌握实权的人另有其人,他的职位名存实亡。
- 这个理论虽然被广泛引用和讨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名亡实的现象,效果并不理想。
以上是对于《有名亡实》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wáng,wú
1 逃:逃~。流~。2 失去:~佚。~羊补牢。3 死:伤~。死~。4 灭:灭~。~国奴。救~。兴~。shí
1 充满:~心。充~。虚~。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4 富足: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