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的拼音、解释、组词

昏君的简介:

hūn jūn
昏庸的帝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昏庸无道的君主。《新唐书.卷二○七.宦者传上.序》:「小人之情,猥险无顾借,又日夕侍天子,狎则无威,习则不疑,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祸生所忽。」也称为「昏主」、「昏王」。

2. 昏庸无能的人。《金瓶梅》第三四回:「恁贼没廉耻的昏君强盗!卖了儿子招女婿,彼此腾倒著做。」

昏君》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指称那些政治能力低劣、治理无方或行为不端导致国家衰败的帝王。这个词汇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并且其使用往往带有主观价值判断,即对统治者治国理政的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否定。

详细解释

  • 昏: 在此词中,“昏”字用作形容词,指的是不明智、无知或糊涂的意思。
  • 君: 指的是帝王,古代中国通常专指君主。

综合来看,《昏君》是用于描述那些治国无能、决策失误的帝王,他们往往导致国家衰落。这类词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统治者的要求和期望,即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治理能力与道德品质,能够以德服人。

造句

  1. 历史上有许多昏君,如商纣王、隋炀帝等,他们的暴政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2.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昏君频繁更迭,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3. 这个王朝之所以迅速覆灭,原因之一就是它后期出现了不少昏庸无道的君主。
  4. 他常引用历史上的昏君故事来告诫子孙后代要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5. 历史学家在撰写帝王传记时,往往会对那些被认为是昏君的人物进行深入剖析,以警示后人。

以上造句旨在通过不同情境使用“昏君”一词,既包括历史叙述中的具体人物,也涵盖了对统治者治理能力的泛指评价。

分词解释

hūn

1 天刚黑的时候:黄~。~晓(朝夕。亦指明暗)。~定晨省(xǐn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2 暗而无光:~暗。~黑。3 惑乱:~愦。~聩。~庸。4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厥(亦称“晕厥”)。~乱。5 古同“婚”,婚姻。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