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青的拼音、解释、组词

杀青的简介:

shā qīng
①古代用火烫炙竹简,使青竹水分除去,就不会再被虫蛀蚀,所以书写这一过程叫“杀青”。后指文章最后写定完稿:杀青交稿|《三苍》奇字已杀青。②绿茶加工的首道工序,使鲜叶水分蒸发,保持绿色,便于揉捻。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制作竹简时,先用火烘烤,使水分渗出,然后将青色表层刮去的过程。【例】竹简经过杀青,较易于书写并可防止虫蠹。

2. 喻指电影拍摄完峻或电视剧制作完成等。【例】这部电影拍摄经年,耗资千万,终于杀青了。

3. 绿茶加工制作时,将摘下的嫩叶加温的过程。【例】绿茶经过杀青,可防止茶叶中的酵素发酵以保持茶叶的原味。

1. 古代制作竹简,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书写并防止虫蠹,此一制作程序,称为「杀青」。汉.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也称为「汗简」、「汗青」。

2. 泛指书籍定稿或著作完成。汉.刘向〈战国策书录〉:「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3. 电影拍摄完竣或电视剧制作完成。

4. 绿茶加工制作时,将摘下的嫩叶加温,防止茶叶中的酵素发酵的过程,称为「杀青」。

《杀青》,原指古代在竹简制作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即用火烤青竹筒以消除其水分,以防虫蛀的过程。后来这一术语被引申为书籍或影视作品正式完成或定稿的意思。

详细解释

  • 本义:中国古代造纸术发展初期,用竹简作为记录材料,而在竹简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削制好的青竹片进行烤炙,以去除水分,防止虫蛀。这一过程称为“杀青”。
  • 引申义
  • 在现代出版业中,“杀青”常用来指书籍、剧本等正式定稿完成的时刻。
  • 在影视制作行业,“杀青”则指的是电影或电视剧拍摄工作全部结束,正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造句

  1. 这本书经过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在最近终于完成了初稿,已经进入了“杀青”的阶段。
  2. 这部连续剧的剧本已经完成了一半,希望它能够顺利地“杀青”。
  3. 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努力,“杀青”仪式上,剧组成员都感到十分欣慰。
  4. 在正式出版前,作者还会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最后的校正,以确保每个细节都没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称作是“杀青”的环节。
  5. 这部电视剧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杀青”意味着所有拍摄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收尾工作了。

这些造句不仅展示了词语《杀青》的不同应用场景,也帮助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分词解释

shā

1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2 战斗,搏斗:~出重围。3 消减:~风景。4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了眼睛。5 收束:~价。~尾。6 勒紧,扣紧:~车。7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

qīng

1 深绿色或浅蓝色:~绿。~碧。~草。~苔。~苗。~菜。~葱。~山绿水。~云直上。万古长~(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2 绿色的东西:踏~。~黄不接。3 靛蓝色:靛~。~紫。~出于蓝,胜于蓝。4 黑色:~布。~线。~衫。~衣。5 喻年轻:~年。~春。~工。6 竹简:~简。~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