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拼音、解释、组词
比例的简介:
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3:4=9:12。②比{?}⑦:教师和学生的~已经达到要求。③比重②:在所销商品中,国货的~比较大。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拟。【例】上学期班会决议每人交五百元当班费,这学期我们仍然比例办理。
2. 数学上称两个比相等,以等号连接的等式为比例式,如a:b=c:d,此a,b,c,d四数就是成比例。
3. 同类的两数量相较所呈现的倍数关系。往往用某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来说明。同「比」。【例】我们学校女生和男生的比例是二比一。
4. 某一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同「比重」。【例】资讯业的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例越来越大。
1. 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阴识》:「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2. 同类的二数量相除为比,此二数相比等于彼二数相比,则四数成为比例。如12:4=3:1。
3. 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
4. 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词语详解:比例
定义: 比例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相对大小关系的一个数学概念。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事物的数量与另一个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以分数、比值或百分数的形式来表达。
构成部分: 1. 基数(前项):被比较的数值。 2. 标准数(后项):作为参照的标准数。
比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类型: - 内项比例:通常为a:b,表示的是a与b之间的关系; - 外项比例:通常为c:d,同样表示的是c与d之间的关系。当有交叉相乘时,即ad = bc,这样的比例被称为成比例。
应用领域: 在数学中,比例广泛应用于几何、代数等多个分支;在生活中,如制作食物配方、地图的缩放等也都离不开比例的概念。
造句
-
在学校的食物配比中,为了保证营养均衡,早餐应按3:5的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
绘制地图时,我们常用“缩小”技术来保持图上的信息清晰可读,比如实际距离与图纸上表示的距离比例为1:10000。
-
这个产品按照24:7的生产比例分配原料,其中24代表主要成分A,7是辅助成分B的比例。
-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常使用黄金分割比(约为1:1.618)来创造视觉上的和谐感和美感。
-
制作面包时,面粉与水的比例控制在0.5:1左右较为合适,这样可以保证面团的质地适中,并且发酵效果理想。
以上五个句子分别从不同场合展示了“比例”这一概念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比例的应用非常广泛,理解并正确应用比例关系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词解释
bǐ
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2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5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7 和,亲:~顺。8 及,等到:~及。lì
1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证。~题。举~。~句。~如。2 规定:~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凡~。条~。破~。发凡起~。3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假。~行公事。4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事~。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