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七帖的简介:
shí qī tiè/tiě/tiē
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
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晋王羲之的草书帖。为二十余件书帖合并而成的总帖,因居首一帖开端有「十七」二字,故称为「十七帖」。此帖雄健疏放、气象超逸,为王羲之草书作品中最负盛名者,历代均取作草书范本。
《十七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帖,由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它是由王羲之写给友人的十七封信札合编而成,因此得名“十七帖”。此帖以行书为主,字迹洒脱自然、流畅自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详细解释
- 作者: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作品以风格多变、笔意优美著称。
- 内容与形式:《十七帖》由十七封信札组成,分别书写在不同的时间点。每封信的内容不一,但均体现王羲之的个人情感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 艺术价值:该作品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还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生活、人物交往等方面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5个造句
- 这件艺术品展示了《十七帖》中清秀流畅的笔法。
- 书法家们常常以《十七帖》作为临摹的对象,学习其自然流利的线条和构字技巧。
- 在博物馆里展出的《十七帖》原件被观众们视为难得一见的艺术瑰宝。
- 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可以从《十七帖》中找到灵感和指导。
- 《十七帖》不仅是一份艺术作品,也是研究东晋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