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材晋用的拼音、解释、组词
楚材晋用的简介: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人才外流。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2.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1>卿2>不如楚,其大夫3>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4>、皮革,自楚5>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注解〕 (1) 晋: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2) 卿:职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 (3) 大夫:职官名。历代沿用,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 (4) 杞梓:音ㄑ|ˇ ㄗˇ,杞、梓皆为良木,比喻有用的人材。 (5) 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3. 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时,蔡人公孙归生(声子)出使晋国,回国途中去了楚国。楚令尹子木接见他,并且询问他晋国的一些情况,其中谈到人材的任用问题。子木问晋和楚两国的大夫谁较贤能?公孙归生回答说:「晋卿不如楚卿贤能,但是晋的大夫不仅贤能,还都是可以任命为卿的人才,然而这些人才:析公、雍子、子灵、贲皇等人,都是从楚国去的。就像楚出产的杞木、梓木、皮革,被运往晋国使用一样。楚国空有人才却不知运用,最后却为晋国所任用。」后来「楚材晋用」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才外流。
1.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后用以比喻人才外流。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例】公司应有完善的升迁制度,保障员工福利,才能避免楚材晋用。
1.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比喻人才外流。《周书.卷四五.儒林传.沈重传》:「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化了钱,教出了人,却叫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楚材晋用》这一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主要指的是在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下,某些人才被一个国家任用,而实际上这些人才可能出自另一个国家的情况。具体来讲,“楚”和“晋”分别代表了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楚国与晋国。“楚材晋用”的意思是指人才并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本土培养,而是可以跨越地域界限,被其他国家或组织所发现并任用。
详细解释
-
成语由来:此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楚材晋用,其亦可乎?”意为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任用了。
-
核心含义:强调人才的流动性和国际性,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人才。
造句
- 小李是一位杰出的金融分析师,虽然他毕业于英国的伦敦商学院,但目前被中国企业所聘用,这正好体现了“楚材晋用”的道理。
- 这个跨国公司的成功在于它的高层领导大多来自世界各地,真正践行了“楚材晋用”这一理念。
- 中国的科技公司近年来在硅谷积极招募人才,这正是一种“楚材晋用”的具体实践。
- 跨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能够增进不同文化的理解,还可能促成“楚材晋用”,让国际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楚材晋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在积极寻找并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人才资源。
分词解释
chǔ
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3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5 痛苦:苦~。痛~。凄~。酸~。6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7 姓。cái
1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料。教(jiào )~。素~。题~。就地取~。2 能力,资质:~干(gàn )。大~小用。因~施教(jiào)。3 棺木:寿~。jìn
1 进:~级。~升。~谒(进见)。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3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4 中国朝代名:西~。东~。yòng
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2 可供使用的:~品。~具。3 进饭食的婉辞:~饭。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7 因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