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子本的拼音、解释、组词
卷子本的简介:
juàn/juǎn zǐ běn
1.古书初为简册,后用卷轴装订,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状,唐人写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称为卷子本。参阅陈伯海《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
1.古书初为简册,后用卷轴装订,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状,唐人写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称为卷子本。参阅陈伯海《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
- AI解释
《卷子本》,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出现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特定领域的文献记录方式有关。根据字面理解,“卷”通常指的是古代用于书写的重要文书、文件或者书籍的形式之一,“子”在这里可能是对某种形式的称呼或者是某种类别代指,“本”则常用来表示一本书或一份文件的整体性。综合来看,《卷子本》可能是指以卷轴形式存在的文献或档案。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书籍和文件主要以手写的方式制成,通常记录于纸张、丝绸等材料上,并且按照一定的长度卷起来存放和使用。这种形式的文书被称为“卷子”。
- 文献特性:《卷子本》可能指的是那些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手抄本或档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 特点与意义:这类资料往往经过严格的手工加工和书写处理,每一页都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对于了解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情况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造句
- 学者们正在研究《卷子本》中关于古代农业技术的内容。
- 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卷子本》,供公众参观学习。
- 在整理家族历史的过程中,他意外发现了祖先留下的《卷子本》。
-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卷子本》被数字化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
- 考古学家利用现代技术对发现的《卷子本》进行了深入研究。
分词解释
卷
juàn,juǎn
1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画~。手~。2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3 考试用的纸:试~。4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本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