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鳌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鳌的简介:
liù/lù áo
亦作“六鼇”。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 岱舆 、 员峤 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亦作“六鼇”。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 岱舆 、 员峤 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 AI解释
词语“六鳌”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具有特定含义,通常出现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根据现有的信息,“六鳌”的主要含义如下:
-
神话中的动物形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六鳌”指的是六只巨大的鳌或龟,它们驮着大地或山岳,是中国传统神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地理指代:“六鳌”有时也被用来指代中国的某些地理特征。例如,在福建厦门市的同安区有一个景点叫做“六鳌”,这里的“六鳌”是对一个半岛及其周边六个小岛的形象化描述。
下面是五个使用了“六鳌”的造句:
- 在古代神话中,人们常常用“六鳌负山”的传说来解释大地上山脉的形成。
- 诗人李白曾在他的诗作中写道:“巨鳌赑屃横海面,六鳌载山亦难稳。”用以表达对大自然伟力的赞叹。
- 福建省厦门市有一个叫同安的地方,这里的一个景点被称为“六鳌”,因为它由六个相连的小岛组成,犹如神话中的六鳌之姿。
- 据说在远古时期,大地是由“六鳌”共同支撑着,每当有灾难降临人间,“六鳌”便会感受到震动,并采取措施帮助减轻灾难的影响。
- 画家在创作一幅关于古代神话的画作时,描绘了“六鳌”驮山的场景,以此来展现神话故事中的壮丽景色。
请注意,由于“六鳌”一词较为独特且非日常用语,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机会较少。上述解释及造句主要基于其文化背景和传说意义。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