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鹥的拼音、解释、组词
凫鹥的简介:
fú yī
1.凫和鸥。泛指水鸟。
1.凫和鸥。泛指水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凫鹥,守成也。」或亦指此祭之明日,绎而宾尸之乐。首章二句为:「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
《凫鹥》这个词出自古代文献,它是两个词“凫”和“鹥”的合称。其中,“凫”指的是野鸭,而“鹥”是古代对水鸟的一种泛指名称,在某些语境下也特指天鹅或鸳鸯等水禽。
详细解释
- 凫:即野鸭,属于雁形目鸭科。
- 鹥:在古文献中常用来泛指水中的鸟类。有时特指天鹅、白鹤等较大的涉禽或游禽。
“凫鹥”一词往往用于描绘安静和谐的自然景象,尤其多见于文人笔下的优美辞藻中,表达出一种宁静祥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其内涵富有诗意,常被用来形容池塘、湖泊等地水域的美丽风光,以及水鸟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造句
- 他站在湖边,看着一对凫鹥在水中悠游,心中不禁涌上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 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远处的青山与近处的池塘相映成趣,几只凫鹥静静地浮在水面上。
- 古代文人笔下的“凫鹥”之景,总是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令人向往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每当夜幕降临,湖边的凫鹥就会成双结对地飞向远方,留下一池静谧与安详。
- 诗人常常借由描绘“凫鹥”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诗经》中有:“凫鹥在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以上造句旨在展示“凫鹥”所营造出的自然和谐之美,并试图将这一意境融入不同的场景和情感之中。
分词解释
凫
fú
1 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2 同“ 浮 ”。3 〔~茈〕古书上指“荸荠”。4 同“ 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