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藜的拼音、解释、组词

羹藜的简介:

gēng lí
1.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羹藜”通常指的是用野菜(如藜)做的汤。其中“羹”是古汉语中的烹饪术语,意为将食物煮熟后形成的汁液或浓汤;而“藜”则是一种野生的植物,常被视为低等的食物,在古代文献中常见用于形容贫困或饥荒时期的食物。

详细解释: 1. 羹(gēng):古时指用肉、菜等原料煮成的浓汁。也可引申为将食物与汤水混合烹饪后的状态。 2. 藜(lí):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可食用,常被用来做羹或粥。

因此,“羹藜”可以理解为以藜为主要食材做的汤,这通常意味着在没有其他更丰富食材的情况下所做出的食物。

造句

  1. 在那个饥荒的年代,百姓们只能靠羹藜来填饱肚子。
  2.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也只能将就着吃一些羹藜之类的东西,勉强度日。
  3. 尽管日子艰难,人们仍需努力寻找可食之物,哪怕只是羹藜这样的野菜汤。
  4. 为了生存下去,他不得不尝试用各种野生植物来烹制羹藜以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
  5. 在那片荒凉的土地上,只有偶尔出现的一点羹藜是人们唯一的希望。

分词解释

gēng

1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