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替可否的拼音、解释、组词

献替可否的简介:

xiàn tì kě fǒu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 AI解释

献替可否》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正式和传统的词汇,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献”和“替”。其中,“献”指进献、提出;“替”指的是替代或更正。整体上,“献替可否”的意思是指臣子向君主提出的建议或意见,以及这些提议是否可行的意见。

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种民主参与形式,即臣下对国家政策或事务的建言和评价。它强调了言论自由、谏诤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治国理政中重视民意和谏议的思想。

造句

  1. 古代帝王常设“纳谏”之位,以期听取来自百官乃至民间的各种《献替可否》,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2. 在朝会上,他大胆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的《献替可否》,希望以此促进社会繁荣。
  3. 作为一个忠臣,他经常提出自己的《献替可否》来帮助君主制定更完善的政策。
  4. 尽管面临巨大压力,他依然坚持向上级提出《献替可否》,为公共利益发声。
  5. 针对当前的社会问题,《献替可否》成为了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献替可否”通常用“建议”或“谏言”的形式来表达,上述造句更多是出于古代文化背景下的语境设定。

分词解释

xiàn

1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贡~。捐~。~身。~礼。借花~佛。2 表现出来:~技。~艺。~媚。~丑。3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

1 代,代理:代~。更(gēng )~。。~班。~身。~罪羊。2 为,给:~他送行。~古人担忧。3 衰废:兴(xīng )~。衰~。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fǒu,pǐ

1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定。2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3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则。学则正,~则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