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节合拍的拼音、解释、组词

应节合拍的简介:

yìng jié hé pāi
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AI解释

词语“应节合拍”通常用来形容事物、行为或行动与特定的时间节点或季节规律相吻合,符合自然或社会活动的节奏和周期。在字面意义上,“应”指的是顺应或适应;“节”既可指季节或节日,也可泛指一定的时期或场合;“合拍”则是指恰到好处地配合、协调一致。

详细解释:

  • 时间性:强调行动要符合特定的时间点或者季节变化。
  • 自然与社会规律的遵守:不仅局限于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也包括社会活动的时序和节奏。
  • 协调性与适当性:指行为或事物的发生、发展符合预期的效果,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最合适的时机。

造句:

  1. 农民伯伯们根据节气规律种植作物,应节合拍,使得农作物生长得非常茂盛。
  2. 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尽量做到应节合拍,与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节奏相匹配。
  3. 在传统节日到来之前,商家纷纷调整商品种类和销售策略,以确保能抓住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这也可以看作是“应节合拍”的一种表现。
  4. 当地政府在植树造林项目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树种,并在最适宜的季节进行种植,保证了树木成活率高,这也体现了工作的“应节合拍”。
  5. 某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在不同的工作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使其能够与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保持高度协调一致,这也是实现了管理活动的“应节合拍”。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到,“应节合拍”这一概念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旨在强调事物发展的适时性和适宜性。

分词解释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pāi

1 用手掌打:~击。~掌。~抚。~案叫绝。2 浪涛冲击:~岸。3 拍打东西的用具:~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4 乐曲的节奏:~节。5 摄影:~摄。~照。~片子。6 发出:~发。~电报。7 阿谀,巴结:~马屁。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