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拼音、解释、组词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简介:

shì dé zhě chāng,shì lì zhě wáng
恃:倚仗;昌:兴旺。依靠美德的一定兴旺发达,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

  • AI解释

这句话“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出自中国古代典籍,表达了古代哲人对于治国理政、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见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依靠道德来治理国家和管理事务的人会得到繁荣兴盛;而依靠武力或暴力手段治理国家和处理问题的人最终会导致灭亡。

详细解释

  • 恃德者昌:这里的“德”指的是品德、道德,以及以仁爱、正义等为基础的治国理念。所谓“恃德者昌”,意指那些通过实施道德规范、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来治理国家的人会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 恃力者亡:这里的“力”指的是军事力量或者强制手段。“恃力者亡”则意味着过分依赖武力或者暴力解决问题,往往会导致国家内部矛盾加剧,最终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思想家对社会治理本质的一种认识,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并警示人们不要过度依赖武力或强制措施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造句

  1. 古代明君大多懂得依靠道德和智慧来进行治理,所以他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 这家公司始终秉承诚信为本的原则,凭借优秀的品德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3. 尽管当前形势十分严峻,但只要我们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一定能克服困难,走向繁荣昌盛。
  4. 那个独裁者仅靠武力来维护政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人民的反抗。
  5. 在现代社会中,一味地强调权力斗争而忽视道德建设,则可能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人心离散。

分词解释

shì

1 依赖,仗着:仗~。有~无恐。~才傲物。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

zhě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chāng

1 兴盛:~盛(shèng)。~乐(lè)(兴盛康乐)。~明(兴盛发达)。~隆。2 善,正当:~言(美言,正当的话)。~言无忌(直言无隐)。3 同“ 菖 ”,菖蒲。4 同“ 猖 ”,凶猛。5 姓。

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5 姓。

wáng,wú

1 逃:逃~。流~。2 失去:~佚。~羊补牢。3 死:伤~。死~。4 灭:灭~。~国奴。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