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鸣大放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鸣大放的简介:

dà míng dà fàng
鸣:有所发抒;放:发出,开出。指群众在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 AI解释

大鸣大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口号,主要指的是1956年至1957年间,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场旨在鼓励人民发表意见和批评制度、政策活动。这一运动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下进行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广泛的意见交流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详细解释

  • 大鸣:指的是群众可以公开提出对工作、社会等方面的意见和不满。
  • 大放:则强调了个人意见表达的自由度,鼓励大家敢于批判和发表不同见解。这里“大”字不仅表示量上的放大,更强调态度上的坦率与真诚。

造句

  1.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些学者为了国家的发展利益,勇敢地进行了《大鸣大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2. 虽然现在《大鸣大放》已经不再是官方的口号了,但这种勇于表达、敢于批判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3. 无论在哪个时代,我们都应该有《大鸣大放》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地追求真理与进步。
  4. 当今社会虽然不再以《大鸣大放》作为官方号召,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样重要。
  5. 尽管《大鸣大放》运动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仍旧值得我们铭记并运用到今天的民主与开放的社会氛围中。

请注意,《大鸣大放》的具体内容和背景涉及敏感历史话题,在使用或讨论时应保持客观、谨慎的态度。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míng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