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律的简介:

guó lǜ
1.国家的法律。

  • AI解释

《国律》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国家法律”,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规则。它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如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等,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详细解释

  1. 定义:《国律》泛指一国所制定的法律体系。
  2. 构成:包括宪法、基本法以及各种部门法和单行法规。
  3. 作用
  4. 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共秩序;
  5. 维护公民权利和权益,保障人权;
  6.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句

  1. 为了更好地遵守《国律》,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2. 在中国,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环境保护法》就是一部重要的《国律》。
  3. 当发生法律纠纷时,我们必须依靠《国律》来解决争端。
  4. 司法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国律》,保障司法公正。
  5. 为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国家的《国律》体系。

以上句子通过不同的场景展示了《国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

分词解释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