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迫pǎi)的拼音、解释、组词
迫击炮(迫pǎi)的简介:
pǎi jī pào
1.一种从炮口装弹,用坐钣承受后坐力,以曲射为主的火炮。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炮身短,射程较近,但重量较轻,运动方便,适用于各种地形上作战。
1.一种从炮口装弹,用坐钣承受后坐力,以曲射为主的火炮。能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炮身短,射程较近,但重量较轻,运动方便,适用于各种地形上作战。
- AI解释
词语“迫击炮”是指一种以短而粗的身管发射、靠身管后坐力将弹药推出,常用于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作战的一种火炮。它的“迫”字,在此读作 pǎi,“击”指的是射击或打击的意思。“迫击炮”的设计使得它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
详细解释:
- 构造:迫击炮通常配备有短而粗的身管、瞄准装置和后坐机制。其发射角度可以调整至较大范围(通常为45度以上),使其能直接向目标方向倾泻弹药。
- 用途:常用于山地作战、城市巷战等需要高度隐蔽性的战斗环境,具有较强的爆破效果,能够对掩体进行有效攻击。
- 特点:射程短,机动性强,但精度相对较低。
造句:
- 军队在复杂的地形中采用迫击炮作为主要火力支援工具,以确保在狭窄的空间内取得优势。
- 在此次反恐行动中,特战队携带了轻便的迫击炮,以便快速响应并进行精准打击。
- 迫击炮因其强大的爆破能力,在山地作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为了提高部队的灵活性和生存率,现代军事装备中普遍增加了对迫击炮的配置。
- 在模拟战斗训练中,使用迫击炮可以模拟真实战场环境中的火力支援场景。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