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成德的拼音、解释、组词
积善成德的简介:
jī shàn chéng dé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 AI解释
《积善成德》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我诚于中,形于外;故吾口虽欲言一而不能出一口。”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矣!为其亲惟谨也;弟矣!为其兄惟直也;慈矣!为其弟惟和也;恭矣!为其长惟逊也;容矣!为其下惟敬也。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积善三年,不用教而民自治。” 这段文字讲的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强调了道德积累的过程。
详细解释:
- 积善:通过不断的行善、做好事累积起来。
- 成德:最终成就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这里的“德”不仅指行为上的道德规范,还包括内在的精神品质和个人修为。
造句:
- 小明从小就学习《积善成德》的理念,经常帮助别人,久而久之,他的品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 李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积善成德的重要性,他总是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榜样。
-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和行善,王女士终于成就了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成为邻里间公认的典范人物。
- 张先生认为,《积善成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 她说:“我每天都会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积善成德》的原则。”这体现了她对自身品德要求之高。
分词解释
积
jī
1 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愿。~累(lěi )。~攒。2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数。乘~。体~。容~。
善
shàn
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2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3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4 友好,和好:友~。亲~。和~。5 熟悉:面~。6 办好,弄好:~后。7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8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9 好好地:~待。~罢甘休。10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11 姓。
成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德
dé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