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班的拼音、解释、组词

捐班的简介:

juān bān
1.捐纳出身的官吏。

  • AI解释

捐班》,这个词通常用于旧社会背景或文学作品中,是指通过缴纳一定金额的钱财来获取某种教育上的优待或特权。这种做法在古代中国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科举制度中存在,有钱人可以通过捐赠金钱来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或者取得考试的资格。

详细解释:

  • 捐班:指的是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即“捐款”),以获得某种教育上的特殊地位或待遇。这通常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特别是在科举制盛行的时代。
  • 背景:在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中,一些有钱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参加科举考试或获得某些职位,可能会选择向官方机构捐赠金钱。这种做法有时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质量更高的学校或者获取更为有利的考试资格。

造句:

  1. 在那个时代,虽然科举制度公开透明地对所有有志之士开放,但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前途,仍会采取捐班的方式。
  2. 李家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捐班一事上花费了大量金钱,最终使得他的儿子得以在更高级别的学校学习。
  3. 在某些旧小说中,主人公往往通过捐班进入官学,为日后科举之路铺平道路。
  4. 虽然现在社会已经取消了捐班制度,但在古代这样的做法还是十分普遍的,对一些家庭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5. 小说《儒林外史》中多次提到“捐班”一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复杂现象。

分词解释

juān

1 舍弃,抛弃:~弃。~生。~躯。2 献助:~资。~献。~助。募~。3 旧时献钱得官职:~官。~纳。4 赋税的一种:车~。房~。

bān

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按部就~。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组。~级。~长。~主任。领~。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下~。值~。~房。5 定时开行(xíng)的:~车。~机。~期。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飞机走”)。7 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兵。8 古同“斑”,杂色。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