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的拼音、解释、组词
循循善诱的简介: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别人。语本《论语.子罕》。△「欲罢不能」
2. 《论语.子罕》颜渊1>喟然2>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3>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4>,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解〕 (1) 颜渊:西元前521∼490,名回,字子渊,春秋鲁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 (2) 喟然:叹气的样子。 (3) 循循然:循序渐进的样子。 (4) 欲罢不能:想要停止却做不到。见「欲罢不能」。
3. 孔子是春秋鲁国陬邑人,鲁定公时为大司寇,鲁国大治。后因政治理念与权臣季桓子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返回鲁国,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有弟子三千人,颜渊是其中最贤能特出的一位。孔门后学记录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以及弟子间的问答之语,而成《论语》一书,其中可见孔子思想的纲领,及治学的方式。〈子罕〉篇载,颜渊感叹道:「老师善于诱导人循序渐进地为学向善,他让我广求学问,行为合于礼。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来。我已用尽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师如树立新的目标,又高远非凡,我虽想逐步追随,也没法办到。」说明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而且注重教学方法,按著每个人的资质和学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所在。「循循善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别人。
1. 善于循序渐进的诱导。【例】在导师循循善诱下,她终于能自动自发的学习了。
1. 语本《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则关西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也作「恂恂善诱」、「循循诱人」。
《循循善诱》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教导他人时非常有耐心和技巧,能够以合理、温和的方式引导对方理解并接受正确的道理或观点。它主要强调了教导者的态度与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有效性。
详细解释:
- 循循:原意为慢慢行走的样子,引申为逐步地、不急不躁地。
- 善诱: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诱导或启发他人,使其自愿接受正确的意见或行为。
造句:
- 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循循善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进来。
-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避免使用强制手段。
- 小明的班主任是一位非常懂得如何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她总能巧妙地引导大家讨论问题。
- 某位导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的态度,成为了一个真正能够循循善诱的人才培育者。
- 他通过各种方式尝试去理解对方的想法,并且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帮助其改过自新。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