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皞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皞的简介:
tài hào
1.见"太皥"。
1.见"太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帝号。即伏羲氏。《幼学琼林.卷首.历代帝王纪》:「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故风姓。有圣德,象日月之明,在位百五十年。」也作「太昊」。
《太皞》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记载,通常是指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帝王或神祇。在古代文献中,“太皞”也有称为“皞”、“帝喾”或“伏羲”的可能,这主要是由于古文字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区、时代的记载差异所导致。
详细解释: 1. 太皞(泰昊): “太”意为最尊贵、最伟大的意思;“皞”在此处更多用于代表天神。“太皞”常被理解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有时也被视为太阳之神的称号。在一些文献中,“太皞”与伏羲、帝喾并称,被认为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
历史背景: 在《左传》等史籍中有记载,如“昔少典氏之子,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异德,异国。”这里提到的少典氏之子可能就是指后来被奉祀为太皞的人物。在《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
文化意义: 在中华文化中,“太皞”还象征着春天和农业丰收的开始,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造句: 1. 古代传说中的太皞,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开创者之一。 2. 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祭拜太皞的精神,来庆祝春天的到来。 3. 太皞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4. 在每年的春分时节,人们会举行祭祀太皞的仪式,祈求五谷丰登。 5.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并传承有关太皞的历史和文化。
请注意,在不同的语境下,“太皞”的具体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上述解释主要是基于传统文献中的描述,并结合一些广泛接受的理解方式。
分词解释
太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