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一的简介:
tài yī
①古代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②老聃的“道”的别名: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③传说中的天神:醮诸神,礼太一。
①古代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②老聃的“道”的别名: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③传说中的天神:醮诸神,礼太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也作「大一」。
2. 神仙。即天帝。《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文选.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也作「泰一」。
3. 山名。在陕西省郿县南,高矗云表,终年积雪,故也称为「太白山」,为秦岭山脉之秀峰或以为终南山之别名。《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年太一,隆崛崔崒。」也作「太乙」。
4. 星名。在紫微宫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为北极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也作「太乙」。
《太一》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提及,它多用来指代宇宙的本源或最高神灵。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典籍,《太一》的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1. 古代文化中的“太一”
- 《史记·封禅书》:在汉代文献中,“太一”常被用来指代一种至上之神,或宇宙的根本力量。它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在某些祭祀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道家思想中的“太一”:有时,“太一”也被引申为道教哲学中的最高境界或终极真理的概念。
2. 现代语境下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直接使用“太一”作为名词的情况较少见。更多地是在古文翻译、历史研究或者特定的文化讨论中出现。
5个造句(假设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 在那遥远的古代,人们相信太一是一切生命和自然规律背后的秘密。
- 太一之神在传说中拥有无尽的力量,能控制风雨雷电。
- 道家哲学探讨了与“太一”相通的道理,认为万物归于太一。
- 古籍记载的祭祀仪式中,祭司们会诵读赞美太一的话语以求庇护。
- 诗人将自己对于宇宙奥秘的理解寄托于诗歌之中,表达了对“太一”的崇敬之情。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时,“太一”更多是出现在古文或者特定的文化研究语境中。在现代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除非有明确的历史文化背景或特定主题需要,一般不会单独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