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的拼音、解释、组词
对句的简介:
1.原指古代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魏晋以来﹐文人学士讲究声韵骈俪﹐对句在形式上渐趋格律化。近体诗兴起后﹐因称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为对句。 2.指对联。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古诗文中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后指近体诗之律诗中间两联须相对仗、讲平仄的句子。【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极有名的对句。
1. 本指古诗文中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后因对格律骈俪的要求,至近体诗兴起时,乃用以指律诗中间两联须相对仗、讲平仄的句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对句》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属于对联的一部分。它是指在诗词或文章中的两个句子,要求前一句和后一句之间在内容、结构、用词等方面形成一种互补或者对比的关系,通常用于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描绘某种景象意境。对句的特点是讲究“工整”,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对、意思相关且有深度。
对句的造句
-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
解释:这句话通过对比四季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赞美。春天和秋天的季节特征被分别以“开、落”、“暖、凉”的词组进行了表达,不仅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风轻云淡,水静鱼闲;月朗星稀,夜深人静。
-
解释: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前两句通过静态的自然景象“轻、静”、“淡、闲”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美好与恬适。
-
山高水长,岁月如歌;人去楼空,梦回故里。
-
解释:此句通过对比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以及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前一句描绘的是自然景象,后一句则是人的心理活动。
-
花开半夏,阳光正好;夜幕低垂,微风不燥。
-
解释:此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为素材,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喜爱和珍惜。通过“花”、“光”与“夜”、“风”的对比,既展现了四季变换的美丽,也传达了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解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著名的对句。前半句强调的是包容与宽容的精神,后半句则倡导一种坚定和高尚的人生态度。此句不仅形式工整,而且寓意深刻,是个人修养和处世哲学的精辟总结。
这些例子体现了《对句》在文学表达中的艺术性和哲理性,同时也展示了其在构建意境、传达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分词解释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jù,gōu
1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子。~法。2 〔~读(dòu)〕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3 量词,用于语言:三~话不离本行(h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