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妇的拼音、解释、组词

子妇的简介:

zǐ fù
1.儿子与儿媳妇。 2.指儿媳妇。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儿子与媳妇。《礼记.内则》:「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

2. 媳妇。《后汉书.卷六九.何进传》:「张让子妇,太后之妹也。」

子妇》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根据古代文献和词汇学的研究,《子妇》是指“已嫁之女”,即女儿出嫁之后对父母的称呼。从字面来看,“子”在古代多用来指儿子或女子(因其往往被看作母亲的儿子),而“妇”则是对女性的一种尊称或泛指,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中用于妻子、已婚女性。

由于《子妇》一词使用较为少见,下面提供几个现代语境中的造句,以帮助理解其含义:

  1. 在古代家族礼仪中,子妇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礼节。
  2. 作为子妇,她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
  3. 子妇常常被看作是父母的延伸,因此在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尽管时代变迁,《子妇》这一身份仍然象征着对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与尊重。
  5.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子妇的地位和角色可以影响到家族内部的关系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这些情境通常会使用如“女儿”、“已婚女儿”或“儿媳”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分词解释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1 已婚的女子:~人。少(shào )~。2 妻,与“夫”相对:夫~。3 儿媳:~姑(婆媳)。媳~。4 泛指女性:~女。~孺(妇女儿童)。~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