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无道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逆无道的简介:

dà nì wú dào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大逆不道」。见「大逆不道」条。

2. 此处所列为「大逆不道」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1>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2>,北面3>事之。今项羽4>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汉书.卷八.宣帝纪》。 (2) 义帝:指楚怀王。项羽假装尊崇怀王为义帝,实则根本不听从怀王命令。 (3) 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称臣子。 (4) 项羽:项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一战,楚军瓦解,乃自刎于乌江。〔参考资料〕 《汉书.卷八.宣帝纪》十二月,平通侯(阳)〔杨〕恽坐前为光禄勋有罪,免为庶人。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3. 此处所列为「大逆不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大逆不道」原作「大逆无道」。秦朝末年,各地纷纷举兵抗秦,最后则形成刘邦和项羽互相争霸的局面。当初项羽和项梁在起兵之初,为了号召反秦的需要,拥立一个傀儡皇帝楚怀王,各处抗秦的义军也都尊怀王为义帝。项羽表面上是尊崇怀王,但实际上却不听从怀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称号为西楚霸王,并且强迫义帝迁徙到长沙,后来更加以杀害。汉王听闻义帝被杀,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为义帝举办丧事,同时公开指责项羽「大逆无道」,意思就是说罪行重大,严重违反应有的君臣伦理。后来「大逆不道」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违反伦常,罪恶深重。

1. 谋反背叛,罪恶重大。或行为严重违反常理。《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也作「大逆不道」。

《大逆无道》是一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教和封建社会的价值观。此词用来形容行为或言论极其违背常理、道德伦理、法律秩序和社会规范,甚至触犯天条的行为。这个词语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描述那些严重违反礼仪和法律原则的行为,或者指斥某些人的恶劣品行和反叛精神。

解释:

  • 大逆: 指的是严重违背国家法律或皇权的行为。
  • 无道: 即行为或言论极其不道德、不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甚至是破坏秩序的。

在古代中国,“大逆无道”常常被用来指斥叛国者或是那些犯下严重罪行的人。它不仅包含了对个人品行和道德的批判,还触及到政治层面,是形容极端行为或言论的一种极负面词汇。

造句:

  1. 历史上许多谋反者的下场都极为悲惨,他们被指控大逆无道,受到严惩。
  2. 这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简直是大逆无道,必须严加制止。
  3. 在这个法治社会里,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不容姑息,可以说是大逆无道了。
  4. 他这种不顾家人感受、离家出走的做法,简直可以称为大逆无道。
  5. 那个公司的高管们为了个人私利,采取了一系列欺诈行为,这简直就是大逆无道。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大逆无道”更多的是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叙述中,反映了一种古代道德观和价值观。在日常对话中较少使用此成语,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语境中进行引用。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2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4 迎接:~旅(旅店)。5 预先:~料(预料)。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