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符的拼音、解释、组词
鱼符的简介:
yú fú
1.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隋开皇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1.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隋开皇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时用为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龟蒙〈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阙,曾佩鱼符管赤城。」也称为「鱼书」。
《鱼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凭证,主要用于军事和行政管理。具体来说,它是一种形状类似鱼鳞的铜制或铁制的小物件,通常被刻有文字和图案,用以证明持有者的身份、地位以及权力范围。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的特定时期(如唐朝),鱼符是皇帝授予高级官员、将军等重要职位的一种象征性凭证。它不仅代表了佩戴者的官职等级,还关系到实际的军事指挥权与行政管理权。这种制度的设计旨在提高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效率和稳定。鱼符一般由官方铸造,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造句
-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广泛使用了鱼符来确认高级官员的身份与权限。”
- “在古代战场上,将领手中的鱼符是他们指挥千军万马的依据之一,也是敌人不可忽视的力量证明。”
- “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唐朝对于鱼符的铸造、分发以及管理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
- “宋代虽然不再使用‘鱼符’作为官职凭证,但其在唐代的历史地位及其象征意义,在后世仍有深远影响。”
- “在研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鱼符》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结构与权力分配的重要线索。”
通过以上解释及造句,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鱼符”这一词汇的含义及其在古代中国的应用背景。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