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阳的拼音、解释、组词
脱阳的简介:
tuō yáng
1.指男子因性交而发生的虚脱现象。
1.指男子因性交而发生的虚脱现象。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某些热性病出汗过多,体液严重丧失而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
2. 男子因性交过度兴奋而发生射精不止,以至虚脱的现象。
在中医理论中,“脱阳”是一个术语,主要用来描述人体出现的一种危重症状或病象。这个概念是基于阴阳平衡学说之上的。当体内阴气过盛或阳气大量流失时,就可能出现“脱阳”的情况,表现为患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不止等症状,并可能伴有呼吸微弱、脉搏细速等现象,属于病情危急的表现。
详细解释
- 病因:“脱阳”通常是由长期患病、大病初愈、过度劳累、失血过多等因素导致体内正气(阳)大量亏损所引起。
-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或昏迷,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厥冷(即手脚发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微弱甚至停止,脉象细弱或芤(中空无力如按葱管般的感觉)。这些都是阳气极度虚弱的表现。
- 治疗原则:中医在面对“脱阳”这一情况时,会采取急则治标的原则,通常以温补元阳、回阳救逆为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
造句
- 那位久病的老人病情突然恶化,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家人赶紧请来了中医诊治,说是出现了“脱阳”的症状。
- 医生说,病人已经出现明显的“脱阳”迹象,需要紧急处理以防止生命危险。
- 在古代医书中记载着一些针对“脱阳”情况的急救方法,但在现代医学中更多的是通过综合治疗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 只有把握住时间窗口,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帮助患者从“脱阳”的边缘拉回来。
- 中医理论认为,“脱阳”是人体阴阳失衡的表现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预防非常重要。
分词解释
脱
tuō
1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4 倘若,或许:~有不测。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阳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