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自欺欺人的简介: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语出《石门文字禅.卷二五.题古塔主两种自己》。△「掩耳盗铃」
2. #《石门文字禅.卷二五.题古塔主两种自己》1>六祖谓永嘉曰:「汝甚得无生之意?」对曰:「无生岂有意耶!」又问:「让公什么物与么来?」对曰:「说似一物即不中。自是观之,古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2>云门3>,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也。」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五.或问下.传六章》。 (2) 嗣:嗣法,禅林用语,指嗣续法统,又作「传法」、「嗣续」。 (3) 云门:云门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简称云宗,以云门文偃(西元864∼949)为宗祖。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以后,大振禅风,取其山为宗派名。〔参考资料〕 《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或问下.传六章》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便教尽大地只有自家一人,也只是自欺,如此者多矣。」
3. 宋代时,禅宗出现了一派禅者,他们打著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名号,却不讲经教、不从师训,以为是脱去文字的束缚来说禅,其实所谈论的都只是些浅薄无根的空话,却自认为继承了禅宗的正统。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满这一派禅者的作法,他在所著《石门文字禅》中认为他们让「佛祖之微言,宗师之规范,扫地而尽也」。禅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却用文字说禅,正是对此种现象的一种反省。在书中列有「题古塔主两种自己」一节,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觉禅师之口,说明佛法本来不能用任何事物来加以比喻,因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无实体,只是空,根本无法描述。所谓的「两种自己」,就是落入了形体的对立之中,不合于禅宗的主旨。这些人被自己局限的想法所蒙蔽,还认为自己继承了禅宗的正统,并向信徒们传扬他的思想,更是自己欺骗自己,又欺骗了他人。原文中的「自欺欺人」,就是用来比喻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
1. 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例】他这种作法只不过自欺欺人而已,怎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呢?
1. 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传六章》:「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此刻做官的那一个不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故智?」也作「欺人自欺」。
《自欺欺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自己欺骗自己,同时试图让别人也受到这种欺骗。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想法虽然看似合理或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在自我误导,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人,使他们跟随自己的错误认知。这个词强调的是双重的欺骗性质:对自身和对他人的。
详细解释
- 自欺:自己欺骗自己。
- 欺人:试图让别人也受到这种欺骗或误解。
-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想法在自我误导的同时,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人。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色彩,用于批评那些不真诚或有误导性的行为。
例句
- 小明每天熬夜学习,但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他却固执地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考上理想大学,这简直是自欺欺人。
- 老王沉迷于彩票中奖的幻想,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欺欺人。
- 这个计划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希望,但实际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他却依然坚持推行,真可谓自欺欺人。
- 有些商家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购买,并声称自己只是提供了信息,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 小李明知自己的项目存在缺陷,但为了面子和业绩,故意掩盖事实,这种做法无疑是在自欺欺人。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