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的拼音、解释、组词

芦笙的简介:

lú shēng
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乐器。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常用的装有用芦竹制成的笙管六根,外侧开有按音孔,下端装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芦笙音色明亮浑厚,民间常用以伴奏芦笙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乐器名。苗、傜等中国少数民族流行的吹奏乐器。将若干竹管分成两排,插入木制笙斗中制成。每管根部均装有簧片,靠吹奏时振动簧片发音。芦笙可分单管、双管、五管、六管等,以六管最常见。过去多于舞蹈和歌唱时做伴奏之用,现在也用来独奏。

芦笙:是一种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一种簧管乐器。它通常由竹子或铜制成,形状类似于竖笛,但两端较粗,中间细长,有多个吹孔和一个共鸣筒。芦笙的音色独特而悠扬,常用于民间节日、婚礼庆典及各种传统仪式上,是这些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解释: - 构造与功能:芦笙由共鸣箱(笙斗)和簧片组成,其发声原理基于竹管或金属制的簧片振动。演奏时,吹口处有多个按孔,通过手指的不同按压组合来控制音高。 - 音乐特色:芦笙音乐通常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能够表达喜庆或悲伤的情感,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造句示例

  1. 在侗族的篝火晚会上,芦笙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为人们带来了欢乐与祝福。
  2. 他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吹奏芦笙,现在已经成为村里的芦笙演奏高手。
  3. 芦笙曲《苗岭连着北京》通过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新时代少数民族生活的美好。
  4. 每年农历新年时,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跳起舞来,用芦笙的乐声欢迎新年的到来。
  5. 在一场盛大的民族文化节上,多种乐器合奏中以芦笙最为引人注目。

分词解释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2 姓。

shēng

1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