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业的拼音、解释、组词
肄业的简介:
yì yè
1.修业;学习(课程)。2.(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年限或程度而离校停学:肄业生/高中肄业。
1.修业;学习(课程)。2.(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年限或程度而离校停学:肄业生/高中肄业。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修习学业。通常指未能毕业或尚未毕业而言。【例】他大三时因故休学,所以目前学历是大学肄业。
1. 修习学业。通常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而言。《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考过,宗师著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因他二人自幼喜欢耍枪弄棒,很有点尚武精神,所以兄弟一齐送他们到武备学堂肄业。」
《肄业》这个词在汉语中是指学生继续学习、完成学业的状态或行为,常用于描述在校但尚未毕业的学生。肄业不仅限于一般的教育机构,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的职业培训和进修等场合。
详细解释:
- 肄业:出自《礼记·曲礼上》:“凡学不躐等。”其中“肄”有“学习”的意思。“肄业”即学生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继续进行学业的行为或状态。现代汉语中,“肄业”多指学生未达到毕业要求、未能顺利毕业,但已经在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情况。
造句:
- 小明虽然没能按时完成学业,但他坚持在学校继续努力,最终获得了肄业证书。
- 李老师是一位资深的律师,在法律院校进行了多年的法学课程学习后,他通过了考试,正式毕业。在此之前,他也有过一段宝贵的肄业经历。
- 王老师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会计培训班,虽然没有正式读完大学本科课程,但他通过了专业考试,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这对他日后职业发展很有帮助。
- 张经理曾是某高校的高材生,后来因为家庭原因中途辍学,但他在职期间继续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从而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这段学习经历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肄业。
- 毕业季来临之际,小张同学虽然还未完成所有课程要求,但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核心课程,因此学校允许他提前申请肄业。
通过以上造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肄业”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肄
yì
1 学习;练习。如:肄习;肄业。《説文•聿部》:“,習也。肄,篆文。”2 检查;査验。《漢書•酷吏傳•義縱》:“歲餘,關吏税肄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直甯成之怒。’”3 蘖;嫩条。《廣韻•至韻》:“肄,嫩條也。”4 余。《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晋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5 劳苦。《玉篇•帇部》:“肄,勞也。”
业
yè
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5 从事:~医。~商。6 财产:产~。7 既,已经:~已。~经。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