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坛子的简介:

tán zǐ
1.一种小口大腹的陶制容器。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腹大口小的容器,多用以盛酒、醋、酱油等。【例】那个坛子装的是陈年老酒。 ◎

1. 腹大口小的容器。多用于盛酒、醋、酱油等。

在汉语中,“坛子”通常指的是用陶土、瓷器或塑料等材料制成,具有口小底大的容器。它一般用于储存食物或其他物品。坛子可以有各种形状和大小,常用来盛装腌制的菜、酱料或是作为祭奠仪式中的器物使用。

详细解释

  • 结构与材质:坛子一般是口小底大,口部较窄以便封存,底部则相对较宽便于放置。它可由陶土、瓷器或现代塑料等材料制成。
  • 用途:坛子主要用于储存食物(如腌菜、酱料等)、作为祭祀仪式中的器具或是作为一种装饰品使用。
  •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坛子还有一定的宗教与文化象征意义,常在一些传统节日或祭奠活动中出现。

造句

  1. 小明家的祖传坛子里装着妈妈腌制多年的泡菜。
  2. 坛子底部稍微有些裂纹,这使得它在摆放时容易倾斜。
  3. 为了保持腌制品的新鲜与口感,需要将它们存放在干净无油渍的坛子里。
  4. 在春节祭祖的时候,我家会使用专门的坛子来盛放供品。
  5. 奶奶精心为新买的陶瓷坛子设计了精美的图案,并用它来保存自家制作的果酱。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坛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及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tán

1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地~。登~拜将。2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3 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法~。4 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文~。球~。论~。5 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子。水~。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