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的拼音、解释、组词

吹箫的简介:

chuī xiāo
1.吹奏箫管。 2.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3.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吹奏箫乐。《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 战国时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的事。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

3. 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吹箫》的详细解释

吹箫(chū xiāo)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用箫这种乐器进行演奏。箫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竹制乐器,音色悠扬婉转,常用于古曲和戏曲中。"吹箫"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比如用来形容一种宁静、优雅的生活状态或情境。

造句:

  1. 王维的诗歌里常常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他有时也会用吹箫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日藉归扬子江?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2. 在古代的文人墨家中,常常会用吹箫来描绘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轻罗小扇扑流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闲敲棋子落灯花, 翻身一笑吹箫。”

  3. 在现代文学中,“吹箫”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悠扬的旋律或场景营造。“他独坐窗前,手中轻轻抚过竹箫,一曲《平湖秋月》随着空气飘荡开来。夜风轻拂,箫声回响,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

  4. 有时候,“吹箫”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艺术创作的状态或心境:“李清照在小窗之下,手指轻柔地拂过古旧的竹萧,似乎每一个音符都是她情感深处流淌而出。这种状态下,她的笔墨下诞生了一首又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

  5. 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吹箫”也可以成为一种比喻性的表达:“张杰在个人演唱会上用箫声诠释了《青花瓷》这首歌中的古典韵味。那一曲箫声如同古风画卷般展开,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的时光之中。”

分词解释

chuī

1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打。~灯(a.把灯火吹灭;b.喻人死亡;c.喻失败、垮台)。~毛求疵。~鼓手(a.办婚、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b.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灰之力。2 说大话:~牛。~嘘。3 类似吹的动作:~拂。风~草动。4 (事情)失败:~台。5 消息流传,鼓动宣传:鼓~。

xiāo

1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亦称“洞箫”。2 弓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