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断语的拼音、解释、组词

下断语的简介:

xià duàn yǔ/yù
1.作出判断。

  • AI解释

下断语》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或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便轻易做出结论、判断或者裁决的行为。这里,“下”是“提出”、“作出”的意思;“断语”即“判决”或“论断”,强调的是一个明确的决定或意见。

详细解释

  • 下断语:这个短语中的“断”意为分割、区别,引申为判断或裁决,“语”则是语言、言论的意思。结合在一起,“下断语”指一个人在未经深思熟虑或者没有掌握所有相关事实的情况下,草率地做出结论或决定。
  • 使用场景: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过于武断的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未能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就轻易做出了定论。

造句

  1. 在处理一起复杂的民事纠纷案件中,法官应当避免下断语,而要更加仔细地审查证据,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2. 某些人在网络上发言时过于冲动,一言既出便草率地下断语,这往往是引发争议甚至冲突的原因之一。
  3. 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法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法官必须避免轻率地下断语,确保每一个判决都是基于事实和法律依据作出的。
  4. 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我们不能轻易地下断语,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后做出更为准确判断。
  5.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我们应当尊重客观事实,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下断语,而不是仅凭直觉或个人偏好草率地得出结论。

这些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下断语”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及其可能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结果。

分词解释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yǔ,yù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4 说: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