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徽院的拼音、解释、组词

宣徽院的简介:

xuān huī yuàn
1.官署名。唐肃宗以后设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中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后宦官势力渐大,位职亦尊。五代和宋以大臣充当,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宋南渡后废。辽﹑金﹑元亦置。明初改并其职掌于光禄寺。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 AI解释

词语解释

宣徽院

宣徽院是中国古代官署名,最早出现于唐朝,其职能多变。在北宋时期,它主要负责管理宫廷音乐、仪仗队和皇城的门禁事务等,是皇帝直接管辖的重要机构之一。

  • 成立时间与沿革:唐朝时,作为宫廷礼仪机构存在;到了宋代,则演变为宣徽北院使与宣徽南院使两部分。宋初,设立为中央高级军事管理机关。
  • 职责范围
  • 宋代初期,主要负责皇城门禁、警卫等事务。
  • 宋真宗时期,兼管礼乐、仪仗队的设置和管理。
  • 范仲淹改革后,宣徽院逐渐失去军事职能,更多转向礼仪文化方面的工作。

造句

  1. 宋代初期,在宣徽院任职的官员们肩负着维护皇宫安全的重要职责。
  2. 宣徽南院使负责宫廷音乐的编制与演奏,是皇帝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宣徽北院使不仅管理皇城门禁事务,还参与重要仪式的策划与执行。
  4. 宋初的军事改革中,宣徽院从一个重要的军事机构转变为以文化礼仪为主的官署。
  5.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宫廷场景中有宣徽院士兵的身影,反映出其在历史上的存在感。

这些句子旨在描绘宣徽院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职责和它在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分词解释

xuān

1 公开说出,散布:~讲。~传。~战。~称。~言。~叙调。心照不~。2 疏导:~泄。3 古代帝王的大室。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付。~召(皇帝召见)。~诏(传旨)。5 姓。

huī

1 标志,符号:国~。校~。帽~。~章。~记。~帜(zhì)。2 美好的:~号。3 〔~州〕旧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歙县。简称“徽”,如“~墨”。4 系琴弦的绳,后用做抚琴标记的名称,古琴全弦共十三徽。

yuàn

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法~。医~。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