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邑的简介:
dà yì
1.犹大邦。殷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3.大的都邑或都会。
1.犹大邦。殷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3.大的都邑或都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大城镇。如:「通都大邑」。《书经.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
2. 大国。《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大邑》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地理名词: 可能特指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区域或者古称。成都因其丰富的物产和繁华的商业而被称为“大邑”,这里的历史文化深厚,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
文学作品: 在某些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大邑”可能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虚构地名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名称出现。在这样的语境下,“大邑”的解释则取决于具体的上下文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我将以“地理名词”为主要解释方向来提供词语的详细释义,并给出5个造句。
详细解释
- 含义: 大邑通常指代的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或其历史上的区域称谓。在古代文献中,“大邑”可能用来形容一个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地方。
- 文化背景: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因其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而闻名,被誉为“天府之国”。这种美誉反映了成都作为重要经济中心的地位。
造句
- 古代蜀地富饶,被称作大邑之地。
- 到了大邑之后,我感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气息。
- 大邑的历史文化遗址很多,让人流连忘返。
- 在大邑的繁华市场中,可以买到各地特色商品。
- 历史上的大邑不仅商贸发达,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请注意,“大邑”并非标准词汇,上述造句是基于其可能的含义和成都这个城市作为“大邑”的代表进行的创作。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邑
yì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