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的拼音、解释、组词

逃之夭夭的简介:

táo zhī yāo yāo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逃之夭夭」之「逃」,典源作「桃」。比喻逃跑得无影无踪。语本《诗经.周南.桃夭》。△「金蝉脱壳」、「溜之大吉」

2.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1>,灼灼2>其华。之子3>于归4>,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解〕 (1) 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 (2) 灼灼:音ㄓㄨㄛˊ ㄓㄨㄛˊ,鲜美明亮的样子。 (3) 之子:此人。 (4) 于归:指女子出嫁。

3. 「逃之夭夭」这句成语是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转用过来。本来「桃之夭夭」是形容桃树的花、叶茂盛美丽。「夭夭」是美丽茂盛的样子,所以底下一句「灼灼其华」,强调了桃花开放得鲜艳明亮的样子。这两句是《诗经》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又因为「桃」和「逃走」的「逃」同音,所以有人就开玩笑地将人逃跑了的这件事,借用了「桃之夭夭」来比喻,更将「桃花」的「桃」改成「逃走」的「逃」,于是就成了「逃之夭夭」这句成语,此处的「夭夭」已经不具原来的意思了。

1. 逃跑得不知去向,从《诗经》「桃之夭夭」一语转借过来。【例】违规的摊贩一听到警察要来取缔,都逃之夭夭,一个不剩。

1. 逃跑。参见「桃之夭夭」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

《逃之夭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语或成语,但从字面意思来看,可以理解为“逃跑得非常快,无影无踪”的状态。这个表达方式是将原本形容桃花美丽灿烂的诗句(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与“逃走”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富有创意的新词。

解释

  • :逃跑的意思。
  •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无实义。
  • 夭夭(yāo yāo):形容桃花茂盛、美丽灿烂的样子。在此处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用来形容逃跑的速度非常快。

造句

  1. 做错了事的小明赶紧逃之夭夭,以免老师发现。
  2. 小鸟在天空中逃之夭夭地飞着,享受自由的时光。
  3. 想要逃离喧嚣都市的人可以选择去海边,那里仿佛是逃之夭夭的理想之地。
  4. 在公司里,他总是逃之夭夭地避开那些复杂的会议和不必要的社交活动。
  5. 为了躲避炎热,她选择逃之夭夭地去了山区寻找清凉。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语并非正式成语或常用词汇,在使用时可能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如果需要准确表达某种意思,建议使用更明确的词汇或短语。

分词解释

táo

1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跑。~敌。~匿。~遁。~逸。2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避。~难(nàn )。~汇。~税。~世(避世)。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yāo

1 草木茂盛美丽:~~(a.茂盛而美丽,如“桃之~~”;b.颜色和悦的样子,如“~~如也”;c.灾)。2 未成年的人死去:~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