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谬不然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谬不然的简介:

dà miù bù rán
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谬,错误。「大谬不然」指大错特错,与事实完全不符。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奋不顾身」、「戴盆望天」

2.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据《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引)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1>,故绝宾客之知2>,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3>之材力,务壹心营职4>,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注解〕 (1) 戴盆何以望天:头戴著盆子,如何能望见天空?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绝不能达到目的。见「戴盆望天」。 (2) 知:相交。 (3) 不肖:不才,自谦之词。 (4) 营职:工作。

3.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是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在父亲过世后继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从事编载史事兼掌天象历法的工作。武帝天汉二年,李陵带兵五千力战匈奴十余万人,后因寡不敌众,力竭而降,使得武帝大为光火,下令诛其全家。司马迁出面为他辩护,也因而触怒了武帝,被捕下狱并处以腐刑。出狱后转任中书令,决心效法先贤在逆境中愤发的精神,完成太史公书,即现在的《史记》。司马迁受刑后,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写了封信给他,告诉他贤臣应有的作为。司马迁看了后也回信,陈述对李陵之事的观点以及受辱的经过。并说自己一向对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应尽的职责,却发生这种「大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决定学习屈原、左丘明、孙武等古人,发愤著书,以成一家之言。「谬」是错误的意思,「大谬不然」指事情十分荒谬,错得离谱。后来「大谬不然」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大错特错,与事实完全不符。

1. 大错、荒谬,与事实完全不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太太你这句话,却讲得大谬不然了。」

大谬不然》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它的意思是指一种说法、观点或结论极其错误,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详细解释】: - “谬”意为错误。 - “然”指如此、这样,合乎实际的意思。“不然”的字面意思是“不是这样”,即与实际情况不符。 - 整个成语可以翻译为“极大的错误,绝非这样”。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表示对某种观点的强烈反对和否定。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否定态度,适用于任何被认定为完全错误的情况。

【造句】:

  1. 有些人认为只要多喝水就能治好所有的病,这种说法大谬不然
  2. 你那种理论根本就是大谬不然的,我们需要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 大家都反对他的观点,因为他提出的方案其实是大谬不然的。
  4. 在讨论环保问题时,有人提出砍伐树木反而能保护环境的观点,这实在是大谬不然
  5. 我们不能接受这种错误的说法,因为它完全是大谬不然的。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miù

1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2 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rán

1 对,是:~否。不~。不以为~。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3 这样,如此:当~。~后。~则。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6 同“ 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