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马衔枚的拼音、解释、组词
钳马衔枚的简介:
qián mǎ xián méi
钳马:用器具夹住马口,不使鸣叫;衔枚:形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形容古代急行军时听不到马的嘶叫和人的说话声。
钳马:用器具夹住马口,不使鸣叫;衔枚:形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形容古代急行军时听不到马的嘶叫和人的说话声。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钳马,用器具夹住马口,使它不能鸣叫。枚,形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时军队在进行突袭时,为防止喧杂,往往命令士兵口中含著枚,并在马口上用器具夹住。钳马衔枚形容古代急行军时听不到马的嘶鸣声和人说话的声音。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宜选敢悍数千,鹜行潜掩,偃旗裹甲,钳马衔枚。
1. 钳马,用器具夹住马口,使它不能鸣叫;枚,形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时军队在进行突袭时,为防止喧杂,往往命令士兵口中含著枚,并在马口上用器具夹住。「钳马衔枚」形容古代急行军时听不到马的嘶鸣声和人说话的声音。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宜选敢悍数千,鹜行潜掩,偃旗裹甲,钳马衔枚。」
《钳马衔枚》这个词语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惯用语,它可能是对某个历史典故、故事或者特定情境下的描述。通常在古代,"衔枚"是指士兵们在夜间行动时将枚(一种短棒)横衔在口中以避免说话声被听到,而“钳马”可能指的是束缚马匹的工具或行为,用于控制马的行为。
若我们假设这个词语是基于这样一个情景构建的话,它的含义可能是指通过某种方式限制或控制马匹和士兵们的行动。下面给出几个以此为基础的造句:
- 在古代战争中,为了确保夜袭成功,军队通常会“钳马衔枚”,即用工具束缚住马匹,并让士兵们在口中含着短棒保持沉默。
- 为了避免泄露计划,“钳马衔枚”的策略被用来确保所有参与行动的人都能在夜晚保持绝对的安静和动作一致。
- 尽管“钳马衔枚”是为了保证行动的秘密性,但这种做法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 在历史故事中,“钳马衔枚”通常指的是执行秘密任务或军事行动的情景。
- 历史上的将领们深知“钳马衔枚”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夜袭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对“钳马衔枚”这一假设场景的理解构建的,并非源自任何一个具体的成语或者古代文献。如果这是您创造的一个词语或故事的一部分,希望以上的解释和造句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有更多背景信息或具体的要求,请告诉我!
分词解释
钳
qián
1 夹住,限制,约束:~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击。2 夹东西的用具:~子。老虎~。平口~。~工。
马
mǎ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蜂。~勺。3 姓。
衔
xián
1 马嚼子。2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3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4 接受,奉:~命。5 指前后相接:~接。6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枚
méi
1 树干:伐其条~。2 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又如赴敌之兵,衔~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3 马鞭:以~数(shù)阖(用马鞭指点着数门扇)。4 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别针。不胜~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