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刀计的拼音、解释、组词
拖刀计的简介:
tuō dāo jì
1.旧小说中指武将假装败走,将刀垂下,乘敌不备,而突然回头攻击之计。
1.旧小说中指武将假装败走,将刀垂下,乘敌不备,而突然回头攻击之计。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武将制敌的方法。即诈败逃走,引诱敌人追来,乘其不备又砍杀过来,使敌人措手不及。《三国演义》第五三回:「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也称为「拖刀背砍计」。
2. 比喻阴谋、圈套。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须是杀他男儿,又带累他妻,呀!你畅好会使拖刀计。」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不提防这泼包娄,暗使拖刀计。」
《拖刀计》是古代中国战争策略中的一种战术,出自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之手。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有详细的描述。这个策略主要指的是,在战斗即将结束时,撤退的一方假装受伤或逃跑,并故意将武器遗留在战场上作为诱饵,以此来吸引追击的敌军进入预先设好的伏击圈,从而达到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效果。
详细解释
- 含义:拖刀计是一种军事策略,通过在战斗中假装受伤或撤退,将武器遗弃在战场上,引诱敌人深入埋伏圈。
- 应用场景:通常用于兵力处于劣势的一方,在即将失败的情况下,利用敌人的追击心理,设下陷阱以达到反败为胜的目的。
造句
- 在那次战役中,诸葛亮使用了拖刀计,假装受伤并撤退,成功地引诱敌人进入自己的埋伏圈。
- 虽然我们的军队人数较少,但我们利用拖刀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 面对敌人的进攻,我们不能直接硬碰硬,而是需要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巧妙使用拖刀计。
- 在商场竞争中,拖刀计也是一种策略,通过假装退出市场来吸引竞争对手跟进,从而掌握主动权。
- 这次项目推进受阻时,我们需要一个聪明的拖刀计,引诱对方做出决策,从而扭转局势。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