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喑不聋,不成姑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的简介: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 AI解释

成语“不喑不聋,不成姑公”出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家庭关系和习俗。其中,“姑”指的是丈夫的姐姐或妻子的姐妹,“公”则是指丈夫的父亲或岳父,即婆婆或者公婆。这一词语原意是指做姑父、姑母或公公、婆婆的人应当对家庭中的事情有所了解和干预,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成语的字面意思解释如下: - “不喑”:不哑; - “不聋”:不耳背; - “不成姑公”:不能成为好的姑父或姑母/公公或婆婆。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长辈应当对家庭事务有一定的了解和参与,以便更好地指导晚辈,维持家中的和谐与秩序。在现代语境下,可以引申为任何领导或管理角色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通达度,才能有效进行决策和管理。

以下是五个使用“不喑不聋,不成姑公”的造句示例:

  1. 作为公司的负责人,总经理应当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不喑不聋,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2. 老师对待学生不能太过严苛或放任不管,应该既要有原则性又要灵活应对,这样才能做到不喑不聋,成好老师。
  3. 做父母的也应该注意与子女之间保持适当的沟通,这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即所谓“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4. 在团队管理中,领导者需要关注成员的想法和需求,避免信息孤岛现象,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做到不喑不聋。
  5. 作为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应该充分了解情况,不可盲目做出决定,这样才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姑公”。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lóng

1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1 称父亲的姐妹:~~。~父。~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兄弟”)。2 丈夫的姊妹:小~子。~嫂。3 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舅~。4 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娘(a.未婚少女,“娘”读轻声;b.姑母)。道~。尼~。5 暂且,苟且:~且。~息。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