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印的拼音、解释、组词

摘印的简介:

zhāi yìn
1.清制﹐地方官犯事﹐须即撤职者﹐即由督抚委派人员收取该官印信﹐限日离任﹐叫"摘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官吏犯重大过失,必须立即撤职,通常由上级长官委派员收其印信,罢其官职。《儒林外史》第一七回:「那晓得百姓要留这官,鸣锣罢市,围住了摘印的官,要夺回印信。」《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满衙门的人都慌了,说道:『不好了!来摘印了!』」

词语“摘印”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根据字面意思和历史语境推测,“摘印”可能指的是从文档或书册上撕下印章、标记或者批注。不过,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文本或是地方方言中,它也可能有不同含义。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通常指在文书或书籍等上面摘除掉某个时期的印章、批注或标记。
  2. 历史与文化背景:“摘印”一词多出现在古代文献和档案管理方面。例如,在清朝,官府对旧有的文件或契约进行整理时,可能会将某些不适用的印章(即“印信”)摘除。
  3. 现代应用:在一些特定的文史研究领域,“摘印”可能指从历史文本中提取特定时期的印记、批注等信息。

造句:

  1. 这位学者正在认真地整理明清档案,他需要把旧文书上的“伪证”摘印,以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为了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考古学家们需要将古籍中的错别字和不准确的摘印剔除后重新校对。
  3. 档案馆在整理一批历史文件时发现了一些模糊不清的“摘印”记录,这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4. 在数字化时代到来之前,很多珍贵的手写文献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摘印”,以保留其原始价值和信息。
  5. 文物修复专家使用现代技术来模拟古代的“摘印”过程,以此重现历史文件的真实面貌。

需要注意的是,“摘印”一词在特定语境下可能有更多具体含义或用法,上述解释基于字面意思及一般理解。如果有更具体的文献背景或其他上下文信息,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解读和使用建议。

分词解释

zhāi

1 采取,拿下:采~。~取。~桃子。~除。2 选取:~要。~录。~编。文~。~引。寻章~句。指~(挑出缺点)。3 借:~兑。东~西借。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