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删诗的简介:

shān shī
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

  • AI解释

关于“删诗”的解释,似乎有些误解。“删诗”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或成语,在中文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古代文献中的删改行为,那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相关典故进行说明;若是在特定情境下有特殊含义,则需要具体分析。

历史与文化背景

在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方面,“删诗”这个说法在某些历史记载中出现过,但通常是指对经典文献的编辑整理行为。例如,《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其编纂过程中确实经历了多次增减和修改,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删诗”的过程。

造句

  1.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文化部决定对传统教材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删诗修缮工作。
  2. 虽然他深爱着杜甫的诗歌,但对于那些他认为不符合时代精神的部分,他也支持适度的删诗改动。
  3. 在编纂古代诗词选集时,编辑们进行了大量的删诗和注释工作,以确保内容既经典又易于理解。
  4. 经过专家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删诗整理任务,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基础。
  5. 对于那些不适宜在青少年读物中出现的内容,出版方采取了删诗处理的方式,力求做到内容健康有益。

以上句子中的“删诗”被用作比喻,在不同的情境下指对原有文本进行修改、调整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删诗”并不是一个常用词语或固定表达,上述造句是基于其可能的含义所进行的创造。

分词解释

shān

1 削除文辞中的某些字句:~除。~改。~减。~定。~节。~夷(亦作“删刈”)。~繁就简。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