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顿开的拼音、解释、组词

茅塞顿开的简介:

máo sè dùn kāi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被茅草阻塞的山路,豁然开通了。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语本《孟子.尽心下》。

2. 《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1>曰:「山径之蹊间,介然2>用之而成路;为间3>不用,则茅塞4>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解〕 (1) 高子:战国时齐人,生卒年不详,尝学于孟子。 (2) 介然:坚固貌,有专一的意思。 (3) 为间:隔些时候。 (4) 茅塞:茅草塞住山径。

3. 「茅塞」是指山径少人走,丛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径,语出《孟子.尽心下》。在这章中,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为学不能专心有恒,那就会像山间的小路一样,常常走动,就会变成一条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时间没有人走,茅草就会阻塞山路。意思是说,圣人之道,要学而时习,不可舍而不修,否则就像茅草塞路一样。勉励高子要恒心向学,德业才可精进。「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经被茅草塞住了,后来「茅塞」一语就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顿开」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为受了指点,突然间想通了。所以「茅塞顿开」一语就可以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

1. 原本像被茅草堵塞的内心,突然开阔。比喻突然理解、领悟。【例】老师的一番话使他茅塞顿开,不再钻牛角尖。

1. 比喻马上开悟,忽然明白。《西游记》第六四回:「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金瓶梅》第六二回:「当时被伯爵一席话,说的西门庆心地透澈,茅塞顿开。」

《茅塞顿开》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意思是指原来闭塞的心智一下子得到了启发,变得豁然开朗。用来形容由于突然获得理解或启示,思想上有了极大的飞跃,困惑的问题迎刃而解,思维豁然开朗。

详细解释

  1. 茅: 原指古代用茅草盖的简陋房屋。
  2. 塞: 这里是闭塞的意思。
  3. 顿开: 突然间打开了。形容思想上突然有了深刻的理解或领悟,变得豁然开朗。

造句

  1.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他茅塞顿开,对整个项目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规划。
  2. 听完老师的讲解,她顿时茅塞顿开,原来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里。
  3. 阅读了那篇文章,我茅塞顿开,突然明白了如何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4. 经过朋友的点拨,他茅塞顿开,发现了一个可以提高效率的新方法。
  5. 他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直到今天终于茅塞顿开,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分词解释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草。~庐。~舍。名列前~(喻名次列在前面)。

sāi,sài,sè

1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dùn

1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2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3 叩,跺:~首再拜。4 处理,设置:安~。整~。5 疲乏:困~。劳~。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7 次:三~饭。8 同“ 钝 ”,不锋利。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