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合符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若合符节的简介:

ruò hé fú jié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符节,以竹、木等制成,分成两半,用来传命或调兵遣将的信物。若合符节比喻两件事物完全相同或一致。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圣贤之言,大抵若合符节。

1. 符节,以竹、木等制成,分成两半,用来传命或调兵遣将的信物。若合符节比喻两件事物完全相同或一致。《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圣贤之言,大抵若合符节。」

《若合符节》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两件事物非常吻合,完全一致。其中“若”意为好像、似乎,“合”意味着符合,“符节”则是指古代传递命令或证明身份的信物,通常由玉、竹、金等材料制成,并且分成两半,一半交给使者,另一半保存在相关部门或个人手中。当两半重合时,就可确认是真品和匹配的。

具体解释: 1. :好像 2. :符合,一致 3. 符节:古代用以证明身份、传递命令的凭证

成语意为:形容双方的情况或事物完全吻合,就如同两个分开保存的符节能够完美对接一般。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两件事情之间高度契合,没有丝毫差异。

造句示例:

  1. 他的想法和我完全若合符节,真是不谋而合啊!

  2. 双方的意见在关键问题上若合符节,这使得合作变得更加容易了。

  3. 这套新衣服的颜色、图案与她的眼睛和皮肤简直若合符节,真是太完美了。

  4. 两人对这起事件的回忆几乎若合符节,这让调查人员觉得案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5. 他俩的性格若合符节,简直就是一对天生的情侣。

这些造句中,“若合符节”被用来形容各种情况下的高度契合或一致。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3 相合:~合。言行相~。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