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荡子的简介:

dàng zǐ
1.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2.浪荡子。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游子。指远行不归,流荡忘返的人。《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参卿休坐幄,荡子不还乡。」也作「宕子」。

《荡子》的详细解释

荡子: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个词汇,通常用来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这个词源自古代社会观念对那些长期在外游历或经商而不归家尽孝道的行为的一种贬抑,带有一定程度的社会道德判断色彩。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荡子”一词往往含有批评和负面的含义,暗示这些人在家庭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问题。然而,在现代语境下,“荡子”的形象可能会更加多元,可以指任何在生活中追求自由、不拘泥于传统束缚的人。

造句

  1. 尽管他的朋友们都称他为“新青年”,但他自己却觉得是那个时代的“荡子”。
  2. 荡子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同,但依旧有人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3. 在古代小说中,那些在外游历多年不归的男子往往被称为荡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类人的看法。
  4. 他虽然被冠以“荡子”的名号,但他却认为这是对他勇于追求梦想的认可。
  5. 现代文学作品中,作者也经常借用“荡子”这一形象来探讨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分词解释

dàng

1 清除,弄光:~平。扫~。~除。倾家~产。2 洗涤:洗~。涤~。~口(漱口)。3 摇动:摇~。~漾。~桨。4 行为不检,不受约束:~逸。放~。浪~。~子。~妇。狂~。~检逾闲。5 四处走动:游~。逛~。6 广大平坦的样子:浩~。7 浅水湖:芦花~。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