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的拼音、解释、组词

声名狼藉的简介:

shēng míng láng jí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声名狼藉」之「狼藉」,亦作「狼籍」。传说狼群常在草地上卧息,离去时常将睡过的草地弄得一片凌乱以灭迹。「声名狼藉」引申来比喻名声非常恶劣。语本《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身败名裂」

2. 《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籍,布于诸国。而刘氏曰「诸侯皆记其恶于史籍」,非也。

3. 「声名狼藉」原作「恶声狼籍」。比喻名声非常恶劣。在《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中,记述了蒙恬和他弟弟蒙毅的事迹。他们都是秦国的功臣,为秦始皇兼并六国,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受到秦始皇的宠信;但秦始皇驾崩后,胡亥继位,听信赵高的谗言,命令蒙毅自杀。蒙毅对传命的使者说:「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所以得到『缪』的谥号(谥法:「伤人蔽贤曰『缪』」。后通作「穆」。);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犯了错杀重臣的过错,而遭到天下人的非议,被视为昏君,因此『籍于诸侯』。请好好考虑,千万别滥杀忠良!」但是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所以还是把蒙毅杀了。司马贞看了《史记》,对「籍于诸侯」作了注解:「恶声狼籍,布于诸国。」就是说那些昏君滥杀忠臣的恶名,遍布各国。后来「声名狼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名声非常恶劣。主于「狼藉」一词,见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通俗编.兽畜》引唐.苏鹗《苏氏演义》:「狼藉草而卧,去则灭乱;故凡物之纵横散乱者,谓之『狼藉』。」

1. 狼藉,散乱不整齐的样子,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声名狼藉形容名声非常恶劣。【例】此人声名狼藉,还是少跟他在一起。

1. 比喻名声非常恶劣。《清史稿.卷三二二.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词语详解:声名狼藉

释义: “声名狼藉”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公众舆论中的名声非常不好,臭名昭著。这个词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色彩。

来源与用法: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哀公九年》:“其身不正,而况乎令,是以声名狼藉也。”原意是指个人行为不当或有重大过失,导致名声败坏,后泛指声誉极差。

造句示例:

  1. 由于他贪污受贿的丑闻被媒体曝光,这位官员的声名狼藉到了无人敢与他合作的地步。
  2. 这场车祸事故是如此严重,涉事司机的声名狼藉,恐怕未来几年都无法在社区中立足了。
  3. 小王因为考试作弊而被学校开除,从此他的名字就成为同学中的笑柄,声名狼藉。
  4. 那位演员因吸毒被抓后不仅演艺事业受挫,而且个人形象也变得声名狼藉。
  5. 他早年的劣迹已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现在即使想改过自新也要重新建立一个良好的声誉,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事物的名声因某种原因极度恶劣的情况。在日常使用中应避免过于极端地贬低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分词解释

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láng

1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狈。~奔豕突。~吞虎咽。~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入室(喻引进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