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的拼音、解释、组词

耐旱的简介:

nài hàn
1.经得起干旱。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能忍受干旱。【例】这些植物正在进行耐旱实验,所以很少浇水。

1. 能忍受干旱。如:「这些植物很耐旱,适合当行道树。」

《耐旱》,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物体或植物能够承受干旱的能力。在汉语中,“耐”有“忍受、经得起”的意思,“旱”指长期缺乏雨水的情况。“耐旱”即能长时间忍受缺水的状态,保持生存或者生长。

详细解释:

  1. 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农业、园林绿化和植物学等领域。
  2. 特性与功能
  3. 耐旱的植物或物体能够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存活甚至生长,这通常依赖于它们具备特殊的生理机制来减少水分蒸发或者高效地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4. 在干旱环境中,耐旱能力是生存的关键。这种特性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园林树木和灌木等在不稳定的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

造句:

  1. 在新疆南部的干旱地区种植耐旱作物可以有效解决当地的粮食短缺问题。
  2. 为了节约水资源,城市绿化部门开始大量使用耐旱植物来美化环境。
  3. 这种特殊设计的耐旱花盆能够长时间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浇灌频率,非常方便。
  4. 在非洲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时,培育和引入耐旱牲畜品种是关键措施之一。
  5. 园林设计师倾向于选择那些自然生长周期内需要较少水分的植物,以增强花园的耐旱能力。

这些句子展示了“耐旱”一词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式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nài

1 忍,受得住:忍~。~久。~人寻味。2 古同“奈”,奈何。

hàn

1 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与“涝”相对:~季。~灾。干~。防~。2 非水田的、无水的、陆地上的,与水无关的:~井。~田。~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