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拼音、解释、组词

腊八粥的简介:

là/xī bā zhōu/yù
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腊八日时,用杂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饭。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后通行于民间。【例】腊八时,妈妈总会用红豆、桂圆、花生等米果熬成腊八粥,让我们尝尝。 △佛粥、福德粥、福寿粥

1. 腊八日时,用杂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饭。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后通行于民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十二月》:「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也称为「佛粥」、「福德粥」、「福寿粥」。

腊八粥》作为一个词语,主要是指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中的一种传统食物——由多种谷物和豆类熬制而成的甜粥。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各种食材混合煮成热腾腾的腊八粥,象征着丰收与吉祥。

详细解释: 1. 腊八节:在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庆祝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并享用腊八粥。 2. 腊八粥:是这一节日的重要传统食品之一,其主要原料包括各种谷物如大米、小米、糯米等;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等。此外,根据地区和个人喜好不同,还可以加入红枣、莲子、枸杞等多种配料来丰富口感和营养。 3. 象征意义腊八粥不仅是一种美食,它更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祈愿以及家人团聚的美好祝福。

以下是五个关于“腊八粥”的造句:

  1.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家里的老规矩就是熬制一锅香甜的腊八粥。"
  2. "在寒冷的冬季里,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是温暖人心的好选择。"
  3. "这碗精心准备的腊八粥不仅美味,还承载着许多家庭美好的回忆和祝福。"
  4. "无论走到哪里,家中的奶奶都会记得这一天,她总是会为我熬制出最香浓的一锅腊八粥。"
  5. "每年腊八节,学校食堂都会免费提供腊八粥给学生品尝,这不仅是为了庆祝节日,也是为了让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传统。"

分词解释

là,xī

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3 姓。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zhōu,yù

1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小米~。2 像粥的东西:泥~。乱成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