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八落的拼音、解释、组词
七上八落的简介: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七上八下」。见「七上八下」条。
2. 此处所列为「七上八下」之典源,提供参考。(一)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示吕机宜》心胸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当恁么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觉得如此时,正好著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看时不用博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1>「狗子还有佛性也无2>?」「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底消息。不见古德有言:「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但祖师门下如是,佛说一大藏教,尽是这般道理。 〔注解〕 (1) 提撕:佛教徒对古则公案之参究。 (2)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指赵州从谂禅师在接引学人时的公案。他对于这个公案,有两种答法,一说「有」,一说「无」。主要是适应问话者的根性而有不同的答案,期使提问的人不落于知见。(二)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傅钦之1>作中丞,言郑仲冯。一日,贡父2>逢之,曰:「小姪何过,致起台章3>?」钦之惭云:「也只三平二满4>文字。」贡父熟视5>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注解〕 (1) 傅钦之:傅尧俞(西元1024∼1091),北宋郓州人,字钦之,傅立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熙宁时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权盐铁副使,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知许州、河阳、徐州。哲宗嗣立,召除秘书少监兼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侍读。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卒谥献简。 (2) 贡父:刘攽(西元1023∼1089),北宋临江人,字贡父,号公非,刘敞弟。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书舍人。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治汉史部分。 (3) 台章:台,对人尊称的敬辞。章,写文章。 (4) 三平二满:平平淡淡、过得去。此为自谦,指文章普普通通。 (5) 熟视:细看。
3. 此处所列为「七上八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一) 「七上八下」的「上下」是指「忐忑」,「七、八」是形容它的纷乱不定。在汉语的词语结构中常以七、八嵌在名词、动词间,多表示「多」、「杂乱」之意,名词的如:「七嘴八舌」、「七手八脚」,动词的如:「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一语见于宋代《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示吕机宜》,意为忐忑不安。语录记载:有人问禅宗大师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意思是说:禅宗主张佛在众生,那像狗这种畜牲到底有无佛性?赵州的回答并不一定,有时说「有」,有时说「无」。大慧普觉禅师就引这个例子来告诉有心向佛求证悟的人,要随时把这例子拿来参究,直向内心去求答案。有时会觉得内心纷乱难安,像嘴里咬到铁钉一般,毫无滋味,在此当头,千万别退却,因为这是即将体悟的时候。原来佛法缘于我们的心思,如果没有一切心思,哪需要佛法来度呢?心里纷乱难安,不就是体悟佛法的机缘吗?这里的「七上八下」就是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的意思。 (二) 「七上八下」也可以用在表示中等的意思,形容普通而不出众。这种用法也在宋代文献就可以看到。在赵令畤《侯鲭录.卷七》提到一段故事:宋朝傅钦之在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曾经奏章评论刘攽(ㄅ|ㄣ)的姪子仲冯。有一天,刘攽遇见了傅钦之,就说:「我的姪子是不是犯了什么过错,以致于让您要奏章来评论呢?」傅钦之感到惭愧,回答说:「这篇奏章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文字。」刘攽细看了之后,笑著说:「我姪子真的只是个普通人才啊!」原文中的「三平二满文字」和「七上八下人才」是对仗。「三平二满」也是宋代常用词语,例如宋.辛弃疾〈鹧鸪天.莫????春光花下游〉词:「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也作「二平三满」。「三平二满」的意思也是普普通通,所以可以和「七上八下」相对。但是这种「七之上、八之下」的用法,后世罕见。
1. 形容心情起伏,忐忑不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心上正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的。」《孽海花》第一二回:「心中一惊一喜,七上八落起来。」也作「七上八下」。
2. 动作纷乱的样子。《野叟曝言》第八回:「累我一个人又要烧火,又要炒菜,七上八落的,好不吃力!」
词语“七上八落”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标准成语或常见词汇,但从其字面意义来看,“七”和“八”都是表示数量的数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不固定、混乱无序的状态。因此,“七上八落”可能被解释为形容事物杂乱无章、不稳定或者没有规律的样子。
详细解释
- 词义:这个词语用来描述一种状态,即事物或局面杂乱无章,像随机的数字一样难以捉摸。
- 使用场景:常用于描述物体堆放杂乱、计划混乱无序等情境。
- 情感色彩:消极。
造句
- 这个房间里的书本和文件七上八落,简直让人无法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
- 因为时间管理不当,他的工作进度总是显得七上八落,十分混乱。
- 那些随意堆放的衣物在衣柜里七上八落,看起来乱糟糟的。
- 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停电了,使得所有的讨论和计划都变得七上八落。
- 这个项目的进展一直不够稳定,进度总是显得七上八落,难以把握。
虽然“七上八落”这个表达不是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但通过对其字面意义的解释,我们能够理解其大致含义,并且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
分词解释
qī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bā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là,luò,lào
1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